新海誠的電影,總能直接觸及我心裡守護著的淨土,提醒我為了生活不斷前進時也要記住自己是誰。

接連看了「你的名字」「秒速五釐米」以及剛上映的「天氣之子」後,我感受到新海誠對「純愛和勇氣」的重視,他體內有強大的信念和純真,小時候喜歡宮崎駿的魔法世界,長大後被新海誠的作品深深感動,因為我已經不是可以不計代價追尋夢想的年紀,懂得在現實面前需要放棄一些在乎,學會收斂銳氣以便在人群中合群,我把自己打磨成像個成熟的大人,但是內心仍像個少年漫畫人物一樣,追尋著真實和純粹

image

【天氣之子】的畫面依舊是美的驚人,配上同樣高質感的音樂後,在電影院幾度感到全身發麻的悸動。

新海誠早期的電影以氣氛營造、淡淡的哀傷著名,【你的名字】一掃先前沉鬱的風格,氣氛明亮輕快,也更為大眾接受,帶來商業上突破性的成功。
看到【天氣之子】的預告後,我就很期待台灣上映時間,印象中子到網路上日本人的評價兩極,我覺得可能是受到【你的名字】影響,期待太高而會稍微降低評價吧!不然其實單獨看【天氣之子】,它的劇情雖然比較簡單,但仍舊是藝術和劇情面都表現得很優秀的電影,最重要的是,它能喚醒心中沉睡的少年,假如你的還在的話(笑


很多人在意的,【天氣之子】跟【你的名字】比起來哪個好看?
兩者的內容差異很大,很難相提並論。
你的名字有題材上的優勢靈魂互換、交錯時空、命定緣分,光是這三個設定就可以創造出很豐富的劇情,當然也是因為新海誠能夠hold住這些設定,不會顯德刻意或不合邏輯。至於天氣之子的基座是有特殊能力的少女,與逃家的國中生,不描寫家庭陰影的話,焦點自然而然會放在特殊技能上,只靠這點不容易做出劇情張力,而新海誠為了補足設定上的薄弱,加強了現實環境的冷漠艱難,對比出主角們性格的堅毅樂觀。

如果只能觀看其中一部的話,老實說我還是會選你的名字,不過分開來看,天氣之子還是很值得去看,或許新海誠也在嘗試新的可能性和突破吧!

 

新海誠在【天氣之子】中有所突破嗎?
我覺得是有的。
乍看之下,好像【你的名字】劇情更為複雜龐大,節奏感和細節彩蛋都表現得很好,而【天氣之子】的劇情相對來說便簡單地多。
但新海誠這次揮別更早期哀傷無奈的主角形象,也不運用【你的名字】中的輕快幽默的人物時代環境,而是以寫實手法,描繪出終日下雨、冷漠沉悶的東京場景,對照面對現實的無情,仍努力找尋出口,開朗踏實活出自己,朝著光明前進的少年少女

似乎有種新海誠筆下的登場人物,自從【你的名字】之後,變得愈來愈活潑熱血的感覺。

「天氣之子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直觀做區分的話:
秒速五釐米【環境黯淡】+【人物哀傷】= (暗) 哀傷沉鬱。
你的名字【環境明快】+【人物開朗】= (光) 熱情愉快。
天氣之子【環境無情】+【人物樂觀強韌】= (光與暗) 欣慰感動。
在最新推出的作品中,新海誠功力又更強了,比起主要以明亮或黑暗為基調,同時要融合兩者其實更加困難,尤其結合兩者時又要讓觀眾產生共鳴更難。

 

如何融合光明和黑暗?
就像是天氣之子這個設定本身,有晴天和雨天,雨天是城市,帶來陽光的是心中抱有希望的人們。

 


以下有雷!!




-----------------防雷線-------------------





以社會標準來看的話,兩個主角應該算是生活在社會底層、不受關注的角色:
1.少女獨自扶養年幼弟弟,沒人依靠而變得成熟獨立,夢想是早點長大工作賺錢,甚至為了賺更多錢而謊報年紀,從事特殊行業,同時擁有著讓天氣轉晴的能力。
2.少年因為不想待在家鄉,中輟離家出走,跑到東京求生,因為未成年而工作屢屢碰壁,甚至使用槍枝而被通緝。
共通點是兩個未成年主角都沒有父母支持,獨自努力地活著,不自怨自艾,懷抱熱情追尋更好的未來。

讓我感到驚艷的點是,新海誠選擇很冷門的主角身世,這種組合不符合常見「平凡學生」設定,以他們的經歷來說,應該算是「很不平凡」或者「具有威脅性的學生」吧!但新海誠不把焦點放在他們不被社會接受的一面,反而弱化社會標籤,強調在他們即使一無所有,仍積極向上的性格面,從身分處境的一面看是黑暗,從性格內在動力的一面看是光明,有趣的是,我看主角們覺得他們很慘,他們卻不認為自己很慘,而是無所畏懼地活出自我,自然地接受自身的生命面貌。

相關圖片

劇透大綱:
城市每天都是雨天,對於地球本身來說,雨天也是正常的對於生活在其中的人們,持續下雨是失控的,人們的生活因此多了許多困擾,期待著晴天到來,坊間流傳許多傳說,例如:晴女能夠讓天氣放晴。

獨自前往東京的少年森島帆高 ,和少女天野陽菜都想要賺更多錢,發現陽菜有改變天氣的能力後,兩人合作在網路上提供放晴服務,藉此收取費用賺錢,陽菜因此感受到生命價值感,她喜歡讓人們感到幸福,喜歡自己的晴女身分。然而,晴女其實是天氣的活祭品,身體和天氣連繫在一起,使用過多祈禱能力,身體會漸漸變得透明,消失於天空中成為祭品,但與此同時,原本失控(下雨)的氣候也會恢復正常(天晴)。

陽菜得知自己是活祭品後,想要藉由自己的犧牲,帶給人們幸福,帆高發現陽菜正在成為祭品後,不顧一切阻攔,跑到陽菜第一次學會祈禱的結界向上帝祈禱,於是帆高也成為被選中之人,上升到天空中與正在消逝的陽菜相見,將她拉回人間,原本因為陽菜犧牲的晴天,瞬間再度變回了雨天。連綿不斷下了三年的雨,被強制送回故鄉的帆高,結束了保護管束後,終於與陽菜重逢。

少年少女們之間有個秘密,他們改變了世界,不是把世界改變成晴天,而是改變結局,選擇兩人一起在下雨的世界上活著。

「天氣之子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「不惜放棄人生也想見到的人」「求求祢,讓我們直到永遠」
主角沒談過戀愛吧,情感青澀內心小劇場很多哈哈哈,連自己都不確定自己的感情,卻為了陽菜挑了三小時的禮物,慎重其事地準備生日禮物,上帝視角看他的反應,覺得他超可愛哈哈哈,這樣連喜歡都沒講出來的少年,居然為了和陽菜重逢而不惜一切,到底是傻還是聰明呢?面對愛,該是傻一點,還是聰明一點呢?我覺得無論傻或聰明,都要選擇真正相愛的。

連看三部新海誠電影,發現他的主題都是「尋找對方」
【秒速五釐米】是青梅竹馬+相依為命的情感,【你的名字】是deja vu(既視感)和前世今生的靈魂羈絆。那麼【天氣之子】呢?我覺得是:遇見對方後,自己成為更好的人,原本無意義的人生,變得充滿目標和希望,不過我覺得新海誠在天氣之子中,對於情感的醞釀反而比較薄弱。以情感描述的話,個人覺得【秒速五釐米】鋪成的最細緻,而且沒有利用外掛(緣與結),純粹用經歷和心境來描寫,只是有點太沉重了就是,以結局來看,我更喜歡【你的名字】之後的氣氛。

「我昨天夢到陽菜在天上飛」
夢的聯繫,夢可以穿越意識和無意識層面,連結人的心靈,進行心電感應和溝通。
 

「東京那帶本來就是海灣」「反正這世界本來就失控了」
除了主角之間強烈的羈絆和情感外,我感覺新海誠在試圖終結二元對立性,悲喜交加,從一開始的「雨悲晴喜」,到最後的「即使是雨天也能夠快樂。」

「為自己許願吧」
身為晴女的陽菜,先前的祈禱都是為了讓天氣變晴,直到陽菜正在消失,帆高跑去找她後,帆高告訴陽菜別管別人了,為自己許願吧!於是他們最後的決定是「不管世界會變成怎樣,我們只要對方。」三年後,帆高結束在故鄉的保護管束,再次前往東京尋找陽菜,走著走著突然相遇正在許願的陽菜,the end. 我想最後一幕陽菜的許願,是不是暗示著她在祈禱與帆高重逢呢?因為天氣沒有因她的許願放晴,卻讓兩人再次相遇。

「我們做出了選擇,選擇改變世界,選擇跟你在世界上一起活著」
前面說帆高很像情竇初開的少年,但也正是這份沒有雜質的愛,讓他不顧一切守護這份愛,為了保護陽菜,舉槍指著阻饒他的大人,不顧生命危險跑過火車鐵軌,眼裡只有去救正在消失的陽菜。陽菜對帆高的情感比較少著墨,不過在她心裡帆高也是很重要的人,改變了她的人生,她原本打算犧牲自己,完成自己的使命,讓天氣重新放晴,在偉大和愛之間選擇愛。

「天氣之子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以往我們看到比較多是,擊敗壞人,從此兩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但是在《天氣之子》裡面,沒有所謂完全的壞人,大家只是按照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活著,如果說愛是正義,阻饒愛的是邪惡的話,的確電影中代表著正義的是年輕人,阻饒的一方則是遵守規矩的成年人。這種對比下,似乎又再次凸顯了新海誠想要喚醒的「純潔而唯一的愛」,而這份愛是自私的、僅存於兩人之間的,不需要別人的認可或偉大的感覺(甚至放棄偉大),只要擁有對方便足夠。《天氣之子》其實評價兩極,有的人對於結局是他們改變成晴天,帶給人們幸福而失望,但我覺得是,如果連心愛的人都拯救不了,還管甚麼拯救世界?而且,變成現在這樣,也不是單單一個人造成的,那麼,憑甚麼要靠一兩個人改變呢?每個人只能認真為自己活著,守護親近的人,不主動傷害別人,行有餘力再去幫助更多人就好了,所以,我支持主角們的決定。

「這是——只有我和她才知道的,關於這個世界祕密的故事。」

 

2019.12.21 更

天氣之子在台灣上映後,9月便推出了小說本,逛書店時看到某處遺落了一本天氣之子,拿起來之後就一直留在我手上了,於是最後買回家收藏。
小說跟電影劇情雖然一樣,但表現手法差滿多的,電影加上音樂、畫面和節奏感,不需要太多對話和心理描述,小說則更為細膩地描寫人物心境和細節。
喜歡天氣之子的朋友,也可以讀讀小說擁有更完整的視角,小說是新海誠本人寫的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天氣之子 新海誠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une 的頭像
    Lune

    Lune 漫遊者

    Lu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